在试讲过程中,当考生走上讲台时,应带上自己的自信。另外,语速不要太快,否则容易让自己紧张,并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不要抓头发、拽衣角。教学过程中,考生可以自问自答,但是要有教学现场感。以下具体介绍模拟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技巧。
一、注意事项
在试讲过程中,考生必须掌握主控权,事先要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当中包括学生的反应、学生的回答,以及一些意外事件,然后按照自己的设想,让学生走进自己设下的“圈套”,一步一步接近要达到的目标。
(一)掌握主控权的方法
方法一:对学生微笑。考生必须时不时接触大范围学生的眼神,当四目相接的时候,考生要给以肯定、自信、带有鼓励的眼神,让学生“怕”的同时“尊重”老师,“听”的同时“看”老师,这样学生会认为,老师正在关注自己, 从而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方法二:巧设问题。问题设计除了要考虑本课知识点外,还要考虑学生的 知识水平和阅历。当你的授课对象是重点中学学生时,切忌问些幼稚、不带思考即可回答的问题。否则,会显得自己水平不高。因此,考生设计的问题在考 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前提下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并较好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问,让学生有话可说。
方法三:设计互动环节。互动除了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外,还有很多种形式,如小组讨论、课堂表演、案例展示等,形式的选择要根据授课的内容及授课对象而定。值得注意的是,互动环节设计的前提是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防 止“形式互动”。
(二)摸透评委的心理与“陷阱”
评委在听考生讲课时,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核:
第一,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应变能力。它表现在你是否能压得住学生,讲课是否成熟稳重,对一些意外的处理是否得当。
第二,讲课的逻辑性、归纳性、分析性。当考生拿到面试题目后,应在头脑里列出大纲,设计好讲课的思路,并把知识点分类讲解,把握内在的逻辑; 对于学生的回答,考生要适当地把问题提高到一个高度,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在课堂小结里,考生要将整节课的知识进行升华、提高。
第三,课堂活动的开展及学生的反应。模拟课堂教学选择的活动要贴合学生的兴趣及教学内容,让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都“动”起来,使整个课堂融洽、生动。
二、讲课技巧
(一)以书悦人
以书悦人就是通过课堂板书的整洁、书写的美观、字体的规范、布局合理的魅力来激发学生愉悦的情感。板书的整洁是指不随便在黑板上勾涂,避免写了擦、擦了写;书写美观是指字迹清楚、匀称、好看;字体规范是指不写错字、 别字、草字;布局合理是指课题、段落、公式位置适宜,字符、序号都要符合要求。目前,字迹潦草、让人难以辨认的板书,是大有人在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对板书重视不够,写字随意,甚至视野蛮为遒劲, 视潦草为潇洒,视多擦为成熟,视信笔为帅意;二是课没备熟、未备精,课堂授课紧张,恐不尽意而匆匆涂改,这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审美欲望。因此, 要使自己的板书以外部的魅力引起学生的愉悦感,获得学生的赏识,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做到袖手于前、疾书于后、落笔无误、行随心至外,还要平时重视练好基本功。教师平时在备课和设计板书时,就要做到“笔画规范,结构严谨,大小匀称,布局合理”。
(二)以言醉人
以言醉人即用优美的课堂语言去陶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语言的支持,科学的内容,难以讲清;没有深厚的情感,难以寄托;没有严密的推理,难以传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应做到词汇丰富、规范、连贯、得体。规范,就是要符合语言习惯,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符合普通话的语言要求; 连贯,是指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语气贯通;得体,就是合乎语言交际的环境。 同时,要增加语言的文采魅力。
(三)以技迷人
以技迷人,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一些必要的技巧,扬长避短。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光靠照本宣科是讲不好课的。要讲究讲课技巧,如果不掌握一定技巧,不仅不能给人以美感,还会破绽百出。以技迷人除在理论课堂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外,在实践性教学中更能一展风采。拿计算机操作来说, 要提高学生的键入速度,教师应该就操作技巧作出示范:正确的坐姿、基本的指法、准确的操作、快速的键入等。学生对教师的操作技巧感到折服,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去模仿、练习。长此以往,学生的技能水平就会蒸蒸日上,逐渐磨练出键字如飞的速度。
(四)以意喜人
以意喜人即以创新的意旨、巧妙的构思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意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好的课堂教学必须有好的意旨、巧妙的构思。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新异刺激出现,才能在大脑皮层中产生出强烈的兴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要留意开头,如果这个地方石破天惊,突出主题,那么整堂课就会像高崖泄水。正因为如此,有经验的教师,导入新课一般都能做到言简意明,设置悬念,催人思索,激发兴趣。它的目的在于给人以清楚明白而又不同凡响的印象,引出学生强烈的听课欲望。在模拟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重视书、情、言、意的锻炼、运用,我们的授课艺术和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教案万能模板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即所授课的名称。
二、课型、课时
课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 分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教案中常见的有讲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验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观摩课、优质课、录像课,等等。课时主要是指授课内容要在几个课时内完成。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课题或课时的教学内容而提出的,是指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应达到的具体目标或教师应完成的教学任务。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部分,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考虑传授给学生哪些知识, 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切合学生学习实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在授课时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教学难点,是指学 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较大困难的内容。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既要抓住、抓准教学难点,并考虑采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以扫除学生理解教材的障碍,又要抓住、抓准教学重点,以保证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五、教具
教具又称教具准备,是指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如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音像等。
六、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如课堂的提问、讨论、启发、自学、演示、演讲、辩论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制定的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措施。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和主体,编写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教材的具体情况,该详则详,该略则略,做到内容充实、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利于教学。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环环相扣、步步衔接,把教学活动连成整体,以保证顺利地完成各项预定的教学任务。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导入
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从而形成适宜的学习心理准备状态的教学 行为方式。导入的恰当使用对一堂课有导向和奠基的作用。常用的导入方式包括序言导入、尝试导入、演示导入、故事导入、提问导入、范例导入六种。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尽量使导入新颖活泼,精当概括,吸引学生。
(二)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是编写教案的主要环节。教师在设计这一部分时,要针对不同 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设想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学生理解新知;怎么教会学生掌握重点、难点以及完成课程内容所需的时间 和具体的安排。
(三)巩固练习
必要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因此,练习的设计要精巧,有层次、 有坡度、有密度。具体还要考虑练习的进行方式,是教师还是学生板演。如果是学生,应该让谁上黑板板演,这一环节应控制在多长时间内等。
(四)归纳小结
归纳小结即是在所授课将要结束时,由教师或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要点的回顾。教师在设计时可考虑实际需要,简单明了,适时总结。
八、作业设计
作业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对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的掌握,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现有知识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部署课外练习或任务的一种方式。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作业设计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如书面作业、探究讨论式作业、实践摸索式作业、情境表演式作业、阅读复习等。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紧扣教学内容,适当联系旧知,循序渐进。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学习成就感。
九、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为了配合讲授,在黑板上运用文字、图画和表格等视觉符号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它具有提示、强化、示范、解析、直观、总括的 作用。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布局合理、时机合适,要与讲课的内容、进度相结合。
十、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案执行情况的经验总结,其目的在于改进和调整教案,为下一轮授课的进行提供更加良好的教学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全面审视教学过程, 注意对意外发现、点滴收获以及个别疏漏、补充的方法等内容进行记录并仔细分析。
小学语文教案
一、课题:桂林山水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 言美。
4.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 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探索大自然 的浓厚兴趣。
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 方法。
四、教学准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五、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先看看山吧。著名的五岳是各具特点,还有天下第一山——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座座都令人流连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 中华民族的摇蓝黄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镜般的天池又让人心旷神怡。正是这样的山山水水将祖国大地装典得格外美丽。
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丰采,使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受到触动,古往今来,许多 文人用较美好的语赞美她,讴歌她。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诗,我给大家读读:诸 峰如笋拔垢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进《桂林山水》,共同去领略那儿的独特景象。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 范读课文。(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
2. 此时,你较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 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较吸引你、较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 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 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 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 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 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 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 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 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 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3. 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4.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 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较 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 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四节。
1.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四节。
2. 出示自学要求。
3. 朗读比赛。
要求:
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 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5. 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五)、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 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 了解的 名胜古迹。
2. 说一说,仿照第 2、3 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小学数学教案
一、课题:圆的周长二、教学目标
1. 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绕线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 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3. 通过对圆周率π值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 介绍我国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难点: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四、教具、学具
教具:直尺、圆形物体、绳子、多媒体课件学具:直尺、圆形物体、绳子
五、教学方法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发现规律。教师给予合理引导,巧妙、适时运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丰富学生的感知,激发兴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你们都了解了圆的哪些知识?你们还想知道圆的哪些知识?
生:1 圆的周长是怎样得到的?2.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3.如何计算圆的周长?……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设计意图:此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对圆的知识盲点进行整理,提出疑问, 激发探索热情。)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处处都有圆,也离不开圆。(1)请同学们从你的身边或学习用具中,找出一个圆形的物体来。(2)请同学们先研究一下, 什么是圆的周长?(同学们讨论后,让学生上台演示比划一下圆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
2. 猜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一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通过学生的交流与讨论后,有的学生说与直径有关,也可能有的学生说与半径有关。为 什么?)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周长到底和什么有关。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一下你用什么办法能够测量出你们手中的圆的周长。
3. 展示、交流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测量办法和测量结果,并且点名请个别同学上前板演所使用的方法与过程。学生可能会使用以下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
(1) 滚动法
(2) 绕线法教师强调:
1. 用滚动法进行测量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要做好标记;(2)不能滑动, 要滚动;(3)要滚动一周,不能多,也不能少。
2. 用绕线法测量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测量的是打结处之间的长度;(2) 一定要将绳子拉直再测量。
师:无论是用滚动法还是绕线法,它们的较终目的是什么?(变曲为直) 3.介绍圆周率
教师指出:实际上,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 们把它叫作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教师板书:周长∶直径=圆周率)
师:计算时,圆周率(π)的值通常取 3.14,即计算时,凡没有具体规定的π都取近似值 3.14。
4. 总结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及公式
师:根据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你能说出圆的周长公式吗? (引导学生归纳出:圆的周长=直径×π。)
师:如果用 C来表示周长,那么如何用字母来表示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 C=2πr)
5. 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应用
示例:圆形花坛的直径是 20m,它的周长是多少 m?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 50c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多少周?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题,你从题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独立算出后,学生讲教师板书,并提醒书写格式。
根据 C=πd,3.14×20=62.8(m) 3.14×0.5=1.57(m),62.8÷1.57=40(周)
答:花坛的周长是 62.8m,车轮大约转动 40 周。
(三)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七、板书设计
小学英语教案
Ⅰ.Contents
Today I’m going to talk about Part B of Unit 2,PEP Primary English, Book 3.This lesson includes two parts:Let’s talk and let’s practice.In section 1,it mainly deals with the dialogue about “What’s in the schoolbag?” and the answers.And in section 2,it provides a real situation for the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 pattern : How many+n.(pl.)+ do you have? And the answer:I have 23 +n.(pl.)
Ⅱ.Teaching aims
1. Aims on the knowledge
(1)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speak:“My schoolbag is heavy.What’s in it? Thank you so much.”Make sure that Students can use these sentences in real situations.
(2) To help Students to finish the survey.
(3) Let Students finish the assessment of “Let’s check” in this unit.
2. Aims on the abilities
(1) To develop Students ’ abilities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2) To foster Students ’ abilities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ir innovation.
3. Aims on the emotion
To foster Students ’ consciousness of good cooperation and proper competition.
Ⅲ.Key points of this lesson
1.To help Students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What’s in it? 2.To develop Students ’ interest in English.
Ⅳ.Difficult points
To help the Students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s in it?” and make sure they can use the plural nouns correctly.
Ⅴ.Teaching methods
As we all know:the main instructional aims of learning English in primary school is to cultivate pupils’ basic abilities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nd their good sens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So in this lesson, I will let the Students learn in real situations,finish a task by making a survey to help the Students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key structure of the dialogue.I will arrange four kinds of activities:singing,guessing game,finishing a survey and having a competition.And in this lesson a recorder,CAI,school things and a printed form will be needed.
Ⅵ.Teaching procedures and purposes of my designing I’ll finish this lesson in five steps.
Step 1.Warming up and preview
1.Free talk between T and Students about things in the classroom. 2.Sing the song together:Books and pencils.
3. Do some TPR,for example:Show me your English book.Show me your crayon.
4. Review the numbers by asking:“How many crayons do you have?”
Purpose: It is important to form a better English learning surrounding for the Students by singing and doing som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Step 2.Presentation
Now I’ll mainly talk about this step.
1. Present the pattern:“My schoolbag is heavy.” “What’s in it?”Help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with the help of my body languag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Make sure they can say it correctly.Let the Students read the sentence.
2. Play a guessing game.Divide the whole class into four groups to have a competition.Proper competition can arouse the Students ’ interest in English learning.
3. With the help of the CAI to present the dialogue.
4. Play the cassette.Let the Students listen and imitate the dialogue.
Pay attention to their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Purpose: CAI can provide a real situation for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dialogue better. Tell the Students we should show our loveliness to the Students
Step 3.Practice
Divide Students into groups of six children.Each one would finish the printed form by asking and answering:How many storybooks do you have? Find out which group finishes faster.
Purpose : Task based teaching method is used here to develop Students ’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also their ability of cooperation will be well trained.
Step 4.Assessment
Help Students finish “Let’s check” of this unit and workbook. Purpose: To check the knowledge Students have learned in this
period.
Step 5.Adding activity
1. Let Students tell each other how many school things they have after class.Tell their parents how many school things they have at home.
2. Take care of everything they have.
Purpose:Revision is so important that Students should 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they can in class or after class.It is necessary for the Students to do some extensive exercises after class to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they learned.
初中英语教案Topic: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Ⅰ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s:
To talk about different future plans: go shopping, watch TV, go to the park etc
To learn the vocabularies: babysitting,sightseeing,how long and so on
To learn the communication skills about vacation plans Ability aims:
To train students ability of using the learned knowledge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listening,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 Moral training aims:
To learn to make plans for future things in our daily life To live a rich and colorful life
ⅡTarget languages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I am going to my cousins house
—What is she doing for vacation?
—She’s going camping.
—What are they doing for vacation?
—They are going to fish
—When are you going?
—I am going on Monday ⅢDifficult points
How to talk about future plans
Different vacation plans:Camping,Hiking,Climbing Present progressive as future in wh sentences: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Where are you going for vacation? When are you coming back?
Ⅳ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Teaching methods: the 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he Aural Oral approach Learning methods: role playing Listening for key words
Ⅴ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 : Warming up
Introduce the new topic: summer vacation.
Ask students questions based on a given picture.
Lead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ir own vacation plans. Write some of their plans on the blackboard and discuss them. Step 2 : Presentation
Open the book,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ish part one and part two.At the same time, deal with the connected vocabulary and get students to learn to use them.
Step 3 : Discussion
Ask several students about their vacation plans in detail Give students some time to ask questions that they don’t understand.
Step 4: Pair work
Get students to make conversations with their partners about their future plans.
As they are talking, teacher moves around the classroom to check their work and offer language assistance as needed.
Step 5: Act out
Getting groups to act out their conversation before class. Step 6: Teacher emphasizes the use of difficult points Present progressive as future in wh\|sentences:
Where are you going for vacation? When are you coming back?
“Be doing” is the key structure for this use It is often used with the following verbs: go,come, leave, start, begin,run,stay,do, take eg: How long are you staying there?
When are they going?
They are going next week。Step 7 : Homework
Ask your parents about their future plan and talk with them about your family plans for vacation。
Ⅵ Blackboard design
Unit 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Vacation Plans: camping, hiking, climbing, traveling,going shopping, watching TV.
Wh sentence: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When are you going there?
How long are you staying there?
小学体育教案
一、课题:春游——快速跑
二、课型:练习课
三、课时:2 课时四、教学目标
设计思想: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和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将这一思想贯穿整个教育教学之中。真正的健康是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组成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按体育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五个学习领域目标来确定的,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习正确的自然快速奔跑的动作方法,培养自然跑的正确姿势,发展体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并让学生体验健康的含义。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课中的身体练习和技能掌握比例控制适当,让学生有更多身体练习的机会,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认识教材:本节课的主教材设计为轻松、自然的快速跑。为避免教材枯燥 给学生学习兴趣带来负面影响,为了较好地达成本节课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本节课通过设置多样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身体练习中。使学生在奔跑中保持上体较正直,曲肘自然 摆动,轻松、自然、快速奔跑的基本姿势。本节课辅助教材设计了模仿狗熊走的游戏,目的在于发展儿童的模仿、观察、想象能力,培养创造力和敢于表现的精神。
综上,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乐于参与体育活动,让每一位学生以 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投入学练中,并在活动中掌握快速跑的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然地迈开步子向前快跑;
教学难点:克服因力求跑快而动作僵硬变形。解决重难点的措施:
(一)突出重点
1. 用“模仿交通工具”(开飞机、开火车、开汽车)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前脚掌先落地;用模仿爬山、踏脚踏船、骑自行车的游戏,让学生体验大腿高抬,为完成主教材打下基础。本部分活动取名为“去春游的路上”,作为课的准备部分,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创设的情境具有较强的实 践性。
2. 设置题为“春游”为主教材的传授部分,由“让我的彩带飘起来”“我和春风赛跑”“我给自己加加油”“我让春风亲亲脸”等教学情境组成。在“让我的彩带飘起来”环节中,让学生正确体会轻松、自然跑的动作;在“我和春天赛跑”环节中,体会在轻松、自然跑的基础上,加快速度;在“我给自己加加油”环节中,让学生练习正确的摆臂姿势;在“我让春风亲亲脸”环节中, 巩固跑的动作方法。
(二)突破难点
1. 用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轻松、优美的教学情境;
3. “我让春风亲亲脸”让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体验完整的快速跑动作方法;
4. 练习中教师全面观察、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 教学中强调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六、教学准备
上网搜集体育情景教学法,设计编制整节课情景,撰写教案。七、教学过程
整节课情境教学贯穿于始终,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该阶段中,教师创设“春游”的情境, 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
第二阶段:进入教学情境,分层次突破重、难点。在该阶段中,教师运用 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无意识的自然跑到有意识的正确跑。由浅入深,层层 推进。
第三阶段:情趣延续,娱乐身心。在该阶段中,教师运用自制的配乐散文朗诵,让学生从中领悟春的美丽,陶冶情操,同时根据散文意思做动作,从而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情境的设置与所要达到的教学指标:设计去春游——培养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春游前的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去春游的路上——让学生体会脚前掌落地和大腿高抬的动作要领;和春天做游戏——学习跑的动作方法;逛动物园——培养学生模仿能力和敢于自我表现的意识;给动物送信——发展学生下肢力量;春游结束
——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进行美的教育。八、教学反思
在体育教学中,我个人认为,只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只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学习方式,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总结如下: 1.构思新颖,富有创造性;2. 故事情节能与教材紧密结合,自然连贯,合理完整,中心突出,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3. 直观形象,教学方法多样化、情趣化;4. 教学过程用音乐伴随,与体育课堂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锻炼,寓教于乐。
小学美术教案
一、课题:变幻无穷的形象
二、课时:2 课时
三、教学目标
1. 情感领域:通过欣赏各种形象加以联想而创作的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组合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 力。
2. 认知领域:将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变化,并尝试绘制完成不同的艺术作品。
3. 技能领域:根据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和变化,创作艺术作品。
四、课前准备
1. 课前教师准备一些根据不同物品变化出来的美术形象和作品;
2. 教师和学生在课前收集艺术家对形象进行变化的创作作品;
3. 《西游记》片段以及课件、音乐。
五、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是否了解掌握各种身边常见的物体,熟练地运用“加”“减”的方法,根据想象和变化,创造出艺术作品;整个教学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造型艺术的兴趣。教学中以学生独立思考、共同探讨、观察尝试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
(一)导入新课(欣赏与分析)
情趣导入,赠送礼品(展示课件):欣赏动画片《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战 二郎神的部分片段,让学生感受到变幻无穷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喜欢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礼物吗?喜欢动画片中的孙悟空吗?为什么?想 有孙悟空变幻无穷的本领吗?那我们就来学习第 14 课吧!
课件出示课题《变幻无穷的形象》。(二)讲授新课(观察与尝试)
1. 观察:学生观察课本上的范图
课件展示书本优秀图片,师生共同思考和讨论。欣赏时思考 3 个问题:
a. 物体本身是什么? b.物体变成了什么? c.用什么方法变幻?
2. 观察:教师准备的范图拖鞋(贴在黑板上)。
这是什么?你能联想到什么?怎么使它变幻呢? 学生讨论回答。
大家看(贴在黑板上),这是什么?你能想到吗?
学生讨论回答,怎么变并运用了什么方法?老师总结归纳。 扫帚(贴在黑板上)。
现在我们变换一个角度,大家看这张作品是由什么变幻出来的?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归纳。并出示扫帚较原始的图片。
同学们,还可以尝试不同的角度变幻呢!你们都能想到吗?
刚刚我们在欣赏作品之前老师有交代欣赏时思考 3 个问题,前面 2 个问题在我们欣赏的同时就已经解决了,现在我们要仔细的思考,运用什么方法可以变换物体的形象呢?大家想一想!畅所欲言,鼓励同学们、同桌之间大胆、积极地讨论、交流!选出几位学生代表发言。
师生讨论、交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耐心的引导和提醒,总结出方法: a.形状联想。b. 形状改变(加一加、减一减,通过点、线、面)。c.色彩改变(水彩笔、油画棒)。这也是本课的学习重点。3.欣赏:优秀的变幻作品
老师这还有许多优秀的变幻作品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观察欣赏艺术家创作的各种图片和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造型艺术。了解各种图形的变幻过程和方法,学习京剧脸谱的相关知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先想到才会做到,再次巩固学习重点。(三)布置作业(实践与操作)(课件展示作业图样、播放轻音乐)
图形王国要举行一个“变变变”的“选美”大赛,有 10 个小伙伴正焦急地等待着大家的帮忙,来!我们来为它们设计设计!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想象, 帮助你较喜欢的一个小伙伴进行富有创意的加工美化,让它变换出奇妙、独特的形象来!
比一比,看看谁变幻的形象较美! 作业要求:
1. 尝试:大胆想象、创造,试着用各种形象变化出其他的造型;
2. 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变幻出来的造型较多、较美;
3.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好的作品。
(四)评价与反思
1. 自己评,把你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2. 互相评,谁的作品较有趣;
3. 你较喜欢谁的作品,说说他作品的优点和你给他的建议。
(五)延伸与拓展
课件展示艺术作品,欣赏变幻的魅力。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艺术作品,都是身边经常可以见到的物品通过想象变化创作出来的,请同学们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去找一找,看一看,你将会有更多的 发现、更大的收获,原来生活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美好和惊喜啊。
(六)宣布下课
小学科学教案
一、课题名称:鱼儿的奥秘
二、课型、课时
1. 课型:实验课
2. 课时:1 课时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研究,知道鱼类的共同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针对猜想制定并实施研究计划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乐于提问的科学态度及友 好对待研究对象的人文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小组自行设计研究计划,讨论活动规则,组织探究实验, 并从中归纳鱼类的共同特征;
2. 教学难点: 小组自行设计研究计划,商议活动规则,在交流中指出不足,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五、教学用具
水槽、鲫鱼、金鱼、锦鲤、橡胶手套、食用色素、湿毛巾、盖水槽的布、渔网、滴瓶、绷带、皮筋、夹板、纱布套、课件
六、教学方法
谈话法、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等
七、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观察鱼。 展示鱼的图片或黑板画。
问题:你认识哪些鱼?这些鱼都有什么共同之处? (一)交流观察发现,提出问题和选择问题
鱼是我们熟悉的动物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鱼儿的奥秘! 你发现三种鱼有哪些相同之处?
从鱼的外表看,有哪些与其他动物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你在观察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小组同学间进行交流。)
我们来把大家提出的问题梳理一下。(学生总结回答,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1.鱼鳍
你们认为鱼鳍是起什么作用的? 怎样才能让鱼鳍不动呢?
怎样证明鱼鳍与鱼的游动有关?
(提示:当有人骨折时,医生希望受伤的部位不要动,以便尽快康复,会怎么做?)
2.鱼鳃
鱼的嘴和鳃一张一合是在做什么?
如果是呼吸就应该有进有出,就像我们人呼吸一样,那么鱼吸进的水会从哪里排出来呢?
怎样做才能清楚地看到水是从鳃里排出来的? 3.鱼的颜色
鱼是什么颜色的?全身上下都一样吗? 鱼儿身体颜色不同有什么作用?
你在游泳时向水面望去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从观察中生成问题,并合理猜想,渗透“观察到的现象要通过实 验进行验证”的科学理念,培养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计划与组织
问题是研究的起点。现在请每个小组确定一个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并写下你们对这个问题的猜想。
1.课件出示制订研究计划的步骤: (1)明确成员分工;(2)选择研究材料; (3)商议研究过程; (4)提出注意事项。
使学生能根据所研究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制订研究计划。 2.交流各研究主题的设计方案。
现在,请各组成员来介绍一下你们的研究主题。针对这个小组的研究计划, 谁来说说你的看法?(在交流研究计划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中发现不足,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现在请把研究方案再补充、完善一下,之后请材料员拿着你们的计划到材料区领取材料。
(三) 观察实验,自主探究,搜集事实
1. 学生到研究区分组研究,教师适时指导,并关注各组进度;
2. 回到研讨区,记录发现与结论。
(四) 表达与交流
请不同的小组派出代表,介绍一下你们的研究吧。你们的研究主题是……
你们的猜想是……
你们使用的方法是…… 较后得出的结论是……
与你们的猜想一致吗?(师随即板书相关结论)
(五) 介绍鱼类的繁殖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对鱼儿的生存都至关重要,不过鱼儿要一代一代地活下去,还需要不断的繁殖。
鱼儿是怎样繁殖的呢?播放多媒体录像,了解鱼的产卵过程。
(六) 概括和总结鱼的共同特征
今天我们自己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了许多鱼儿的奥秘:身体表面有起保护作用的鳞;鱼儿不断地张嘴是为了配合鳃进行呼吸;鱼用鳍和尾运动。这些特 征都是为了适应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因为鱼儿要终生生活在水中。
七、课后反思
生命科学领域的课比较难上,有关动物的课更是如此。许多难以控制的不确定因素使得这一领域的课很少成为公开课的选题。探究中要进行实验,这难免要打扰鱼儿的正常生活,一不小心就会造成伤害,怎样才能在“探究与保护” 找到一个平衡点呢?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一、课题:初识表格
二、课时:1 课时
三、教学目标
1. 了解表格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初步体会表格的特点;
2. 掌握表格各部分的组成,初步了解表格的结构及其特点;
3. 初步了解表格制作的三种方法,能熟练使用其中一种方法制作指定行、列数的表格;
4. 了解并掌握在表格中输入文字的方法,能根据需要在表格中输入文字;
5. 通过表格制作过程中“猜测—尝试—看书—讨论—巩固”等步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独立探索能力。
四、教学重点
1. 了解表格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初步体会表格的特点;
2. 能熟练制作出指定行、列数的表格。五、教学难点
能熟练制作出指定行、列数的表格。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投影显示用文字表示的课程表)这是一张用文字表示的课程表。谁能看着它说说星期二第三节是什么课?星期四第五节呢?
(学生回答)
师:(投影显示用表格表示的课程表)这也是课程表。谁能看着它说说星期三第四节是什么课?星期五第二节呢?
(学生回答)
师:通过这两张课程表,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
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除了课程表,你还碰到过哪些表格?
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会遇到许多表格,如课程表、作息表、值日表…通过表格,可以使信息的表达更加清晰、明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 一下表格。(出示课题)
(二)表格的组成
师:表格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请看看课本后再回答。教师小结:
1. 在表格中,横的称为“行”,竖的称为“列”。你能够数一数课程表有几列几行吗?值日表有几列几行?
2. 在表格中,任意的一个方格称为“单元格”。你能够找一找课程表第 2
行第 3 列、第 4 行第 4 列是什么课吗?信息技术课、语文课在哪个单元格呢? 3.在表格中,光标所在的点称为“插入点”。我们一般都在“插入点”位置开始输入资料。
4.表格的名字叫做“表名”,用来简单说明表格的用途、内容、类型等。你能给这些表格取个合适的表名吗?
(三)表格的制作
师:在制作表格之前,我们先来猜一猜,Word 中制作表格的功能可能藏在哪儿?
学生猜测:
1. “表格”菜单栏中的“插入”—“表格”选项;
2. “常用”工具栏的“插入表格”按钮中;
3. “表格”菜单栏中的“绘制表格”选项或者“表格和边框”工具栏的“ 绘制表格”按钮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单击相应按钮与选项。同时归纳出“菜单命令法” 和“快捷按钮法”“手动绘制法”。
师:你喜欢使用哪种方法制作表格?请你选择一种你较喜欢的方法制作一张表格。制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随时撤销操作,然后再看看课本, 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之后再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三位同学分别演示自己的制作过程。
根据学生演示操作情况分别加以指导,特别强调术语的规范性。 (四)输入文字
师:如果要在表格中添加文字,应该怎么操作? (学生尝试)
教师小结:要在某个单元格中添加文字,可以先用鼠标单击这个单元格, 把光标移动到这个单元格中,定位后就可以输入文字了。除了可以用鼠标单击移动光标以外,也可以使用键盘上的光标控制键来移动。
(五)练习
1. 基本练习:完成课程表并按要求添加文字。
2. 扩展练习:你能够根据文字描述,制作一张成绩单吗?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表格,学会了制作简单的表格。但要制作出一张漂亮的表格,还需要同学们了解并掌握更多关于表格制作方面的知识与技巧才行。)
八、教学反思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每一个小任务的提出,都要事先出示课程表效果图,让学生面对眼前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看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随 后教师示范,一起解决问题,效果良好。教师巡视每个学生,并结合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个别辅导,让学得不扎实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达到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